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的第七篇。意思是对国家有利的人,就喜爱他;对国家有害的人,就憎恶他。
春秋时期,齐景公常常按照自己的好恶对臣下滥行赏罚,甚至达到了“赏无功,罚不辜(指无罪之人)”的荒谬程度。齐景公认为,作为一国之君,只要喜欢谁就可以给他好处,讨厌谁就可以疏远他。倘若喜欢谁却不能让他得到好处,讨厌谁却不能让他离开,这就失去国君的权威了。对此,相国晏子进谏道:从前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君主喜欢那些对国家有利的人,厌恶那些对国家有害的人。因为君主的好恶非常明确,所以贤良的人越来越多,奸邪的人越来越少,于是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到了三代衰落时,君主开始骄横散漫,贪图安逸享乐,顺从自己的就喜欢他,违背自己的就厌恶他,因此,奸佞就多起来,贤臣就不见了,结果百姓离散,国家危亡。
【解读】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引用“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这一典故,对我国广大青年增强爱国情怀提出了殷切期望。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号召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强调要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总书记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国各族人民更加需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