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文化> 正文
严格教子史向光
2021-04-08 17:18:51 来源:待添加

  史向光,原名史承颐,1917年1月出生于濮阳县王称堌乡常庄村一个地主家庭。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任区委书记、濮阳和昆吾县县长、濮阳县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期间,曾任冀鲁豫四地委宣传部长、冀鲁豫区委党校组教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平原省委党校教务长、华北局组织部财贸干部处处长、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

  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史向光对家属子女要求很严格。在大井工作期间,他安排妻子巩淑清做访贫问苦工作,并让妻子给其他干部洗衣、补衣,给病号做饭、送水等,让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他对儿女要求更严,有一次,食堂炒了几个鸡蛋给干部吃,他的孩子想要多吃一块,史向光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鸡蛋是给你的叔叔阿姨做的,他们干工作都很辛苦,需要补充营养。你现在什么也不干,不能多吃。”史向光这种以身作则的行动使大家很受感动,都说:“跟着史书记在一起工作,再苦也不感到苦。”

  史向光一直是廉洁的典范,他不但自己不搞特殊,也不准自己的家属搞特殊。他教育子女:“政治上要向上看,生活上要向下看,要始终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1958年7月,他的大儿子要离开北京到吉林支边,临行前,他与儿子深谈了一次,他说,“无论到哪儿都是为党工作,不要想着回家,在家靠父母,在外靠组织,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大儿子1959年入党时,他写信表示祝贺,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1960年代,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按照党的政策,史向光的儿女可以留在身边。但是,史向光毅然决然地说:“年轻人应该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锻炼,不能留在北京。”遂将儿女送到了条件最艰苦的吉林白城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65年,史向光的大女儿和二儿子同时参军,临行前他对孩子们说:“你们同时入伍,到部队后,要积极学习,争取立功。谁学习得好,谁立功受奖多、喜报多,我就奖励谁。”在史向光的教育鼓励下,他们在部队期间努力学习,表现优异。

  史向光的大儿子在分配工作时,本来有条件留在北京市,母亲巩淑清也有这个意愿,史向光却表示:“北京是人民的首都,都留在北京,吃公家饭的多了岂不是增加人民的负担?都留在这儿干啥!”于是大儿子去外地工作了。孩子们每次探亲回家,他都坚持做两件事:第一是让孩子们汇报工作表现、学习成果;第二是临行前的嘱咐,要求他们坚持阅读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著作和继续辩证唯物论的学习,并鼓励他们努力工作。1976年大儿子到京出差,正要返回之际,史向光突然心脏病发作。病情危急,医生建议别让大儿子回去,可史向光坚持说:“你来北京是工作的,你明天必须回去,你不回去单位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最后儿子只得答应了他的要求,含着泪离开了。

  史向光从不计较名利地位,不争待遇,不计较个人得失。组织部调级别时,根据有关标准,应该给他涨一级工资,他却说:“我的生活比大家好一些,还是给其他同志吧。”就这样,把名额让给了其他生活比较困难的同志。直到他病逝,他的工资级别没有调过一次。

  (唐利平搜集整理)

来源:濮阳党史研究室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