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文化> 正文
模范记者柳朝琦
2021-04-08 17:18:17 来源:待添加

  柳朝琦,1921年12月出生于清丰县大屯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9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反“扫荡”报》《卫河日报》刻印员和《冀鲁豫日报》记者等职务。1943年12月4日,在执行战地新闻采访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柳朝琦幼年在家随父读书,接触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古代一些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事迹的熏陶,萌生了报国为民的志向。他在县立第四初级模范小学读书时,受到清丰县党组织开展的抗日宣传活动影响,积极响应抗日救国号召,组织抗日救国儿童团,并被推选为团长。在“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和“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的总动员中,他劝说父亲带头出钱支援抗日斗争。一天,村里动员他家为抗日捐款800元,其父有些为难,柳朝琦毫不犹豫地说:“你不是常说抗日救国是正事吗?为了这个你把儿子都交出来了,出几个钱就舍不得了!”父亲沉思了一会儿说:“别说了,按你说的办。”

  参加革命工作后,环境日益恶化,但他的革命意志却愈加坚强。他在给父亲的家信中写道“国难当头,我决心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献给祖国的神圣事业!”一次回家探亲,他在自己的住室中写下“日寇侵国土,怒气冲肺腑,好汉不怕死,慷慨捐头颅”和“抗日不惜七尺躯,救国只仗一寸丹”等豪壮诗句。

  一个北风呼啸的寒冷之夜,柳朝琦赴沙区采访,顺便回到家中,为了不惊动他人,他翻墙入院。他的侄子柳培栋见叔叔回来忙抱柴点火让他取暖,他告诉侄子“不要嚷,我一会就走”。他一解怀,一小块未啃完的麻糁饼掉在地上,柳培栋拣起来一看惊愕地说:“叔,你就吃这玩艺儿?”“不,这可不常吃哩,这是我们记者的高级点心哪!”柳培栋发现柳朝琦内衣上有许多虱子,就帮他捉。柳朝琦风趣地说:“这小东西可是我们的好朋友,睡觉和衣躺下,它能不断地叫醒我,使我不耽误工作,还能随时察看敌情。”

  1943年,柳朝琦任《冀鲁豫日报》记者在沙区内黄、清丰一带采访时,曾顺便回家探望父亲,他与哥哥柳朝珍彻夜深谈,使哥哥明白了不少抗日救国道理。临别时哥哥不无担心地对他说:“好兄弟,你干的是正事,我不拦你,可现在环境如此恶劣,实在太危险了,你可千万要小心!”他告诉哥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采访真实准确的材料,就必须到前线去,到敌人心窝里去,这是我们记者的职责!”之后,就在住室墙壁上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不料,竟一语成谶,柳朝琦再也没能回家。

  12月4日,八路军攻打汉奸孙步月,柳朝琦闻讯后赶往前线进行战地采访。途经敌据点时,被炮楼里的敌人发现,不幸被流弹击中胸部倒地。在意识尚清醒时,他忍着巨痛,挣扎着把随身携带的文件和重要材料撕碎,一口一口地吞咽腹内。柳朝琦壮烈殉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44年3月7日,《冀鲁豫日报》发表《悼念柳朝琦同志》专题文章,高度评价了柳朝琦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号召大家继承先烈遗志,完成先烈未竟的事业。1946年,卫河县政府于大屯集烈士陵园为柳朝琦立碑纪念:“不独微慰亡者之灵,以聊尽生者之忱,庶后世凭吊有依,并昭忠烈千古。”

  (郭正义搜集整理)

来源:濮阳党史研究室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