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崔学庆
百年大党恰风华正茂,百年党史与日月同辉。
一次次涤荡心灵的学习研讨,一场场人气爆棚的党史宣讲,一件件凝聚民心的民生实事……无论是在机关、企业、学校,还是在社区、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去年以来,党史学习教育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牧野大地。
传承红色基因、叩问初心信仰,这是一场撼人心魄的精神淬火,更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党性锤炼。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新乡市在省委第六指导组有力指导下,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要求,贯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开展,凝聚起现代化新乡建设的澎湃动力。
花开新乡,硕果累累。在市委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下,新乡市党史学习教育特色鲜明、形式多样、成效显著,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两次提到新乡,河南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情况总结上5处点赞新乡,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表彰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个100”先进典型新乡市入选率居全省先列。《光明日报》以《新乡党史学习教育见人见事见思想》为题,头版重磅介绍新乡做法,“小院课堂”宣讲形式被中央简报刊发,并入选《中央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中央指导组莅临河南时,新乡市作为唯一地市代表进行汇报发言,有关负责同志认为新乡市委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中政治站位高、政治意识强、推动措施有力,成效在两次重大考验中有很显著的体现,同时对新乡市“规定动作很扎实、特色做法很突出”给予充分肯定。
以上率下,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
“坚持学史明理,学出政治上的清醒;坚持学史增信,学出信仰上的坚定;坚持学史崇德,学出作风上的过硬;坚持学史力行,学出使命上的担当。”新乡市坚持从市委领导班子抓起,以“集体研讨+现场研学”方式开展9期学习研讨,先后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进行研讨交流,无论是到红色教育基地唐庄乡镇干部学院等处开展现场研学,还是实地瞻仰新乡市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卫辉华新纱厂,处处都在重温党在新乡的奋斗历史,接受先进群体精神洗礼。
春风浩荡,雨润心田。市领导带头讲党课、讲思政课,到所在党支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各地各单位也纷纷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排毒治病”“补钙壮骨”的党性教育过程,一场场检视深刻、富有辣味的“政治点名”在各级党组织展开。同时,认真落实市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用好《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4本指定教材,要求党员干部逐字逐句、原原本本学,全面领会丰富内涵,让大家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之钙、理论之魂、奋进之力、为民之情、浩然之气。
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各单位纷纷掀起理论学习新高潮,坚持把书本学、实践学、现场学结合起来,在深学细悟中提高认识,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
以点带面,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乡亲们都说说,品味过甜的东西都有啥?”“糖是甜的。”“蜜是甜的。”“现在俺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甜的。”……宣讲员李莹教授话音未落,群众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回答。这是去年3月3日晚,新乡县举行百村百场“学党史国史”文明实践活动在朝阳社区“小院课堂”宣讲现场的一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新乡市创新“自选动作”,量身定制宣讲内容,开展分众化精准宣讲。
——挖掘特色红色资源。以皮定均司令部旧址、郭兴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为依托,开发出28条党史学习教育教学线路,34家单位联合成立新乡市教学线路推广联盟,新挂牌15家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追寻“红色足迹”,讲好“红色故事”。
——先进群体示范宣讲。组建先进群体宣讲团,在“六进”宣讲中现身说法讲党史、谈感悟;依托先进群体主题公园、新乡好人馆、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等开展研学活动,到榜样身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邀请先进群体代表进校园、进社区、进田间地头,到人民群众中间宣讲党的百年历史。
——面向基层群众宣讲。组建“百姓宣讲团”,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集中宣讲;开设“小院课堂”“小板凳课堂”,在面对面互动交流中宣讲党的历史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利用远程夜校、乡村“大喇叭”、社区“小广播”讲解党史故事,让党的百年历史飞入寻常百姓家。
——面向青少年宣讲。探索启发式、沉浸式、趣味式、分享式等学习模式,组建青年宣讲团走进课堂宣讲,让青年学生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
新乡市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了“百年风华 新乡正茂”—“五个100”主题文艺活动,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宣讲+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融媒体中心同步拍摄一批宣讲微视频和主题活动短视频。一大批党史视频的展映展播,一大批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了党史“天天见”“时时见”“处处见”的生动景象。
以人为本,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抢险救灾、疫情防控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课堂”“大考场”“大熔炉”,砥砺初心、鏖战风雨、检验成果,尽最大力量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直面洪涝灾害。面对2021年7月份新乡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市委常委冲锋在前,深入分包县(市、区),市级领导分片包干、冲在一线,投入救灾力量16万余人次,果断处置各类险情180余处,紧急转移42.4万名群众,安置受灾群众6.6万人……2.6万名基层干部、18.6万名党员,成立1637个临时党组织,组建800多支党员突击队,坚守在灾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涌现出“吊瓶”书记、“双拐”书记、“烂脚”书记等先进典型。
——坚守疫情“防线”。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大政治任务,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大力推进疫苗接种;通过及时的消息、深入的解读、鲜活的影像、理性的评论,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群众情绪。同时,在防的前提下确保物流供应畅通,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物价稳定。
大办实事,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
“水泥场地变成塑胶跑道,优秀教师送课提升了教育质量,教育资源普惠让学校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校师生成了最大受益人!”高新区关堤乡大介山村小学校长崔增霞日前看着装修一新的校园,笑逐颜开。
打造最好的校园环境、让群众受益最大是市级领导“我为群众办实事”基层联系点(高新区)所办的民生实事之一。该联系点以“基层群众有三盼、蹲点调研解三难、为民办好三件事”为内容,市、区、乡、村四级共同解决发展的关键事、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疏通了“堵点”、畅通了“痛点”、补通了“断点”。33个市级领导“我为群众办实事”基层联系点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157项,把基层联系点打造成了群众满意的“幸福点”,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除此之外,新乡市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亮点不断
——把灾后重建作为最大民生实事,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86.5亿元、占地7000余亩的城区灾后重建项目,有效改善了卫辉老城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城区防汛排涝能力。该项目模式创新,破了难题,深得民心。
——把建设一体化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强化“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治”思维,建设全省首家创新性监管、服务、惠民的一体化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一网通办、一网通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围绕提升服务工作效能,市政务服务大厅事项进驻率达92.83%,推行“周日开放”服务、建立“办不成事”窗口、推行预约服务等;通过“云见面、远程受理、异地办理、邮寄送达”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13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落地。
——把打造“千亿级金融航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利器,用3个月时间整合国有企业近400家,盘活各类资产资源近百亿元,成功组建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新乡国资集团,让其当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深入开展“百优”评选活动,研究推行“四查找、四清单、三分法”工作方法,建立动态工作台账,推动2595个问题全部完成,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万人驻万企”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统筹调度并指导协调15个市工作组,全市推选2419名干部、122个工作组包联服务企业3133家,将企业问题纳入“万人助万企”活动企业问题清单,逐级逐部门分解交办,共解决企业问题2489个,问题解决率达99%。
——扎实开展防返贫“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巩固脱贫成果12项专项行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3638户1.28万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完成365个、47032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余个,扎实推进智慧停车场建设;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1年7条“断头路”项目全部贯通。
——着力打造“党员联户+网格化+积分管理”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了党建引领有力、基层治理有序、服务发展有方、社会文明有礼的良好局面。
——倾心建设“书香新乡”,高标准建成45座特色公益性“馨香书坊”,打造“十分钟阅读圈”,建设群众家门口的“精神粮仓”“文化餐厅”。
……
巍巍太行,讲不完的是荡气回肠的党史故事;滔滔卫水,描不尽的是为民办实事的尽心竭力。
集中学习教育有期限,倾心为民办事无尽时。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红色的新乡,奋进的牧野,在新的赶考路上,将持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以出手即出彩、完成必完美的追求,锚定新乡“进五争四”的奋斗目标,把伟大旗帜举得更高,把对党忠诚铸得更牢,把为民惠民落得更实,把实干劲头鼓得更足,把发展强音奏得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