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正文
洛阳伊滨区: 党建“一条红线”联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1-05-24 11:39:00 来源:光明日报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产业、城市、居民之间和谐发展是破解“城市病”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党工委以党建“一条红线”为抓手,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促进服务业发展汇聚人气,形成高效的基层治理模式深挖就业创业潜力,让基层党建成为激发“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马路办公”助推项目建设“加速跑”

  

位于伊滨区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发布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

  伊滨区在规划建设伊始,就注重产业项目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相融,侧重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的布局和集聚。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在这里发布,特种机器人在这里制造,“一馆三中心”在这里建设,来自德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客商通过“云签约”在这里投资,一批大型项目在伊滨区落地…… 

  “项目建设无小事,马路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工地就是我们的驻扎地。”吴刚是伊滨区绿化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从2021年农历春节前开始,他就带领中心党员骨干加班加点,奔忙在服务项目的第一线。在接到辖区内凯盛玻璃项目负责人关于厂区门口的绿化带设计不够合理,不利于车辆进出,希望得到优化的诉求后,他们立即到达项目现场,当天就解决了绿化带改种更新的问题,为企业生产提供便利。 

  大小建设项目的工地旁,党员干部们在“马路办公会”上集思广益、踊跃发言,第一时间消化分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当场解决或会后协调解决。2021年第一季度,全区新开工项目24个,总投资108.34亿元,召开“马路办公”现场会50余次,发现问题110余个,已解决80余个,持续跟进20余个。 

  “两新”组织带红“沟域经济”

  “网红打卡地”倒盏村精心修建的庆祝建党100周年花坛吸引游人驻足

  “倒盏村曾经是城边一条废弃的荒沟,现在通过荒山美化绿化,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示范项目,变为人潮如织的‘金沟’,也成为服务业与城市功能提升相互协调的‘新载体’。”伊滨区党工委副书记李涛说。 

  倒盏村是变荒沟为“宝地”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距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自2017年开业以来,一直向游客免门票,向商户降低入驻门槛,免收租金,低价物管,还扶持当地居民和大学生创业者进入园区创业,景区员工也主要从当地居民中招聘。 

  倒盏村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共有党员8人,在支部书记杨阳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服务游客、服务社会、党员我先行”活动,党员主动亮身份、履承诺、明责任、作表率,应时推出的各项旅游新举措备受广大游客青睐。2021年春节假期,倒盏村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在大量吸引游客呈现沟域经济“井喷”效应的同时,更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的热销,增加了附近居民就业创业机会,实现了“两新”党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党群连心 实现“家门口”就业

  

伊滨最美“第一书记”赵鹏辉(右一)为帮扶村扶贫项目生产的石榴直播带货

  “我带头参加了区里举办的就业培训,现在就在小区附近的兰迪玻璃上班,离家近,收入还不错。”今年44岁的党员常保军,是伊滨区诸葛社区的居民,说起自己的工作,他脸上带着笑意。 

  诸葛社区有居民6500余人,党员268名,是由行政村转变而来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社区,社区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常永伟的带领下,主动适应由村向社区的转变,设置“楼院型、功能型、联合型”党小组,创建“网格化服务”党建新模式,“点对点、面对面”开展服务群众活动,让党员在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构建了强有力的基层党建队伍,社区工作自然就好推进。伊滨区以诸葛社区为试点,以党员为骨干,宣传发动居民踊跃参加“春风行动”“百日网络招聘会”等活动,实现就业2612人。举办家政、电脑、电商、制造技能培训班11个,培训学员4887人,引导性培训73场,惠及6594余人,帮助社区居民实现本土化就业,形成良性循环,为产业项目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伊滨区党工委书记何武周说:“产业依托城市繁荣,城市需要产业支撑。在实践中,我们着力抓好场域载体这个‘强磁场’,夯实基层党建挖掘特色优势,党组织、党员、党群齐发力,以‘一条红线’联动发展要素,走出产城融合的特色路子,助推洛阳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大庆 通讯员 齐琳)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